小辣椒福湿地福利院

>>>>
水电铁军助力构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今年6月,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标志着其与叁峡、葛洲坝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共同构成一条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日前,记者就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王浩进行了专访。


水电铁军助力构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01.jpg


王浩,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等。出版专着36部,获全球人居环境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7项。


记者:王院士,您好!您曾多次到宜昌考察调研。宜昌因“国之重器”叁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实现了从峡江小城向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跃升。您认为,在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历史性巨变中,宜昌这座城市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王浩:讲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就要讲到宜昌。宜昌拥有的两大水电枢纽工程——叁峡工程和葛洲坝工程,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是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跨越的象征。百年党史,初心可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以历史的大视野再回望叁峡、回望葛洲坝,会更加深刻地体悟到,这些“国之重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人民智慧和创造性建成的,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而宜昌和宜昌人民,既是“国之重器”建设的参与者,也是重要贡献者,更是百年辉煌巨变的见证者。


雄伟壮丽的叁峡大坝全景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初心能见˙葛洲坝工程记忆》一书中的序言中对水电建设者饱含深情。您认为,从宜昌出发的葛洲坝建设者们,为何能频频创造奇迹,登上世界水电“珠穆朗玛峰”?

王浩:首先葛洲坝建设者们是一支有着红色传承的队伍,从1970年这支队伍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始建设葛洲坝工程开始,一次次创造奇迹,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完成了葛洲坝工程、叁峡工程等一系列伟大工程,在推动中国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葛洲坝铁军。


其次是葛洲坝机电公司建设者们具有的优秀品质与特征——“葛洲坝精神”。正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天工开物的创业创新精神,勇于挑战、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胸怀全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让葛洲坝机电公司建设者们能够频频创造奇迹,征服一条条大江和一座座高峰,完成国家赋予的崇高使命。

再就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葛洲坝机电公司先后优质高效安装了叁峡、二滩、水布垭、龙滩、宜兴抽蓄以及伊朗、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内外50多座水电站300多台(套)各类型机组,承担了国内绝大多数特大型、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任务,安装的国内总装机容量约400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1/3,创造国际国内施工多项新纪录。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各项挑战,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拥有国家专利14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23项,积累了众多重要的科技成果。


葛洲坝工程


记者: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工程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而小辣椒福湿地福利院葛洲坝集团承担的机组安装精度和质量水平达到新高度,这个高度是世界最高水平吗?

王浩:在白鹤滩工程之前,百万千瓦机组是世界水电的“无人区”,它代表了当前世界最高水平。从叁峡工程右岸电站单机容量70万千瓦开始,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77万、80万千瓦,乌东德水电站85万千瓦的逐级跨越,白鹤滩水电站把世界单机规模的纪录提升到100万千瓦。小辣椒福湿地福利院葛洲坝机电公司承担的最关键工程之一——白鹤滩水电站右岸电站的8台百万千瓦机组的安装与调试施工。随着机组容量增大,研发设计制造的难度系数呈指数倍增加,但仅仅造出来,还远远不够,机组平稳安全运行对安装精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挑战巨大。百万千瓦机组由转轮、转子、主轴等组成,需要组装上万个零部件,零部件细微的重量差别都会导致安装后运转起来出现力矩不平衡偏差。以往,2600吨转子安装调试的“零配重”只存在于图纸上和理想中。在葛洲坝机电公司安装人员与机组设计人员共同努力下,总装后实现“零配重”,机组运转中各轴承摆度仅一根头发丝直径大小,引领巨型水电机组进入“摆度个位数”时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体现了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葛洲坝机电公司能够如此成功地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我认为非常了不起,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最高水平。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


记者:从葛洲坝、叁峡、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到白鹤滩水电站,我国沿长江而上已建成世界上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这将为我国,甚至世界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浩:白鹤滩水电站与叁峡、葛洲坝以及金沙江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伴随源源不断、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输出,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极大推动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伴随着这些巨型水电工程的成功建设投运,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水电强国之一,中国水电公司占据海外70%以上的水电市场,中国水电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中国水电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已建在建海外水电工程约320座,总装机8100多万千瓦。中国水电技术还带动了中国资本走出去,在海外投资水电超过2000亿元,遍布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乌东德大坝全景


记者:除此之外,“清洁能源走廊”还将在哪些领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王浩:双碳目标对进一步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需要电力系统具备充足的灵活性调节电源,水电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包括长江水电走廊上各个工程在内的中国众多水电站,必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这场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中国贡献力度。还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走廊沿线风光水在资源、电力、投资上的互补性,通过“风光水储一体化”再造一条“清洁能源走廊”。要抓紧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形成一套智慧化的风、光、水互补开发利用成套技术,为沿线风、光电站规划设计,以及风、光接入水电后的互补优化运行,提供全链条的智慧化支撑,以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从葛洲坝、三峡、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到白鹤滩水电站形成的梯级水电站不光是一条清洁能源走廊,它还控制着长江56%的流域面积,占长江上游总调节库容的 52.8%,占长江上游总防洪库容的75.4%,其联合运行调度,对保障长江防洪安全、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